「我每天起床要打理小孩,匆匆忙忙上班都快來不及了,根本沒有時間打扮啊!」
是一位剛回歸職場的媽媽,在第一次諮詢時跟我說的話。
語氣裡帶著一點無奈。
我完全感同身受…因為那曾經也是我的樣子。
離開飛行的那幾年,
生活的重心都在家庭與孩子身上。
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,不再是好好打理自己,而是準備早餐、換尿布、整理家務。
化妝、打理髮型、挑選衣服對當時的我來說,
不是日常的一部分,而是奢侈的時間浪費。
我告訴自己:「這樣才是踏實的人生吧?」
但不經意在鏡子裡看見那個氣色黯淡、穿著寬鬆家居服的我
自己都快認不出自己了。
我們都知道,人不可貌相
不應該用外表評斷他人。
但現實是,當數位時代浪潮來襲,
形象早已經不是「見面三分鐘」,
而是滑過一秒鐘,就形成了對方對你的第一印象。
想想看,
當你在 IG 上滑過陌生人的頁面,
或在 LinkedIn 上找合作夥伴時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?
可能不是文案、也不是履歷,
而是那張大頭照、版面色調,以及整體呈現出來的「能量感」。
也正是因為,
我們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度變高了,
所以更需要學會 # 如何展現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。
當找到屬於自己的形象定位,
不只是變美,
更能吸引你想合作的人、想擁有的機會
甚至,讓生活開始往你理想的方向靠近。
▌形象 ,能映照出你心裡想成為的樣子。
▌色彩 ,能透漏出你內心的故事。
▌氣場 ,能吸引你想要的機會。
有時候,改變的不只是外表,
而是生活的方向、工作的機會,
甚至,是你對自己的定義。
#是重新被看見的開始dolorem.





